天歌小说

天歌小说>无敌六皇子 > 第170章 我们终将成为魔鬼!(第1页)

第170章 我们终将成为魔鬼!(第1页)

1

四面环山、风景如画的西语村,山脚下有块分裂成两半的巨石,石头矗立在两山间的小溪流中央。老一辈人说,那尊分裂成两半的巨石叫“鸡公石”,石头的一半是公鸡的头部,另一半是公鸡的腹部和尾翼。鸡冠下,生动形象的“鸡嘴石”昂首挺胸的仰望着西方,仰望着半山腰上的小山村或歌唱、或打鸣、或窃窃私语,所以,“西语村”由此得名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及很早以前,西语村村民进出大山,就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,这条小道承载着这个村庄所有物资的进出,物资运输全靠村民们肩挑背扛。

后来,在大山怀抱的西语村地底下,开采出了黢黑得发亮、松软成坨状或成块状、燃烧中还流出“黑油”的优质煤炭。当时,经西语村“有识之士”谋划,必须在大山的悬崖峭壁间开掘一条公路,哪怕是泥结石的“机耕道”,哪怕只是手扶拖拉机能够进出,只要能把大山里的煤炭运输出去,西语村就将迎来曙光。

那时,西语村老村支部书记挺身而出担当重任,号召和组织村民们出资出力修路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西语村村民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战,硬是在陡峭的山崖绝壁上,开凿出一条蜿蜒盘旋的碎石公路。公路的运行超出了村民们最初的构想,公路不仅可以通行小型拖拉机,东风大卡车还可以让道行驶。

这条盘山公路,凝聚了西语村村民的集L智慧和力量,是劳动人民的杰作。

地处华蓥山脉半山腰,海拔1500多米,由于汽车运输通道的贯通,从此,西语村告别了从前的“一穷二白”,是一个盛产煤炭、声名远扬的富裕小山村。

2

80年代中后期,全国人民还在改革开放的泥泞道路上滚打摸爬时,西语村就走出了自已的产业路子——以煤炭企业为主导,坐山吃山。全国人民还在为吃穿愁苦、为生计奔波、为口粮劳苦时,煤炭资源丰富的西语村产值过亿,是当时川省为数不多的亿元村之一。

煤矿企业形成产业链带动附加产业发展,西语村还有洗煤场、炼焦场、几十辆重载大卡车和近百台轻型卡车的煤炭运输队伍、煤炭集散分拣中心、县城里有办事处和对外联络处……络绎不绝的运煤卡车和一溜烟跑过的几辆气派的越野小轿车,沿着弯弯曲曲的峭壁公路,常年在西语村大山里进出。大车不断向外运输煤炭,小车不断向大山运输票子和女人。

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初的20年间,就读于西语乡初中学校,长得有一点漂亮、稍有几分姿色的校花和班花,因为西语村煤炭多、煤老板多,经济发达,人们生活富足。漂亮女生们初中毕业或未毕业,就像那百余辆向外络绎不绝运输煤炭的卡车一样,她们也络绎不绝的嫁到了该村,其中还包括其他乡镇和小县城里的漂亮女孩。

埋藏于地下的煤炭资源没被开采出来之前,居住在大山中西语村的男人和女人,生活是非常困苦和艰辛的。那个时侯,大山脚下最平常普通、长相最一般的女子,都不情愿嫁往山上。

西语村几乎没有农田,山地土壤“瘦”、薄,即“土无三寸厚,庄稼种在石头缝”。长年累月,西语村大人孩子吃的是红薯和玉米面煮的“包谷羹”。

山上山下的女孩子谈婚论嫁时,都选择嫁往山脚下农田多的平原大坝,因为农田多的地方有大米饭吃。那时侯,大山中西语村的男人们讨媳妇简直如登天,让人望尘莫及。作者:黄晓瑜(四川邻水)

3

上世纪80年代中期,西语村四五十岁的男人群L绝大部分是光棍。

那个年代,在西语村光棍汉“部落”里,还传唱着一首自编的“山歌”:“那时我到你家里来,刹(穿)双半截鞋,你把我推开耶,我还是要跑过来;那时我往你床边走,像条饿母狗,你鞭子打我耶,我还是要爬上来……”这首“山歌”教导大山里的穷小伙们找媳妇时,要有“藠头脸,‘万层’厚”的“不要脸”……年轻男子找另一半时,长辈常跟他们灌输,“就像在猪儿市场卖猪崽一样,管他瘸子、跛子,把后脚提起来看看,只要是只能下(生)崽子的‘母猪’仔子就可以了……”

随着埋藏于地底下那又黑又脏、黢黑得油光发亮的东西被发掘开采出来,西语村的单身汉男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曙光。

煤炭,不知道能给普通百姓和群众带来什么?是金钱吗?但首先富裕起来的、钱财落入腰包的,不是他们。但确是“亿元村”的名声,给大多数男人带来了以前让人想都不敢想的女人。

只要这些“慕名、慕钱”而来的漂亮女人们一窝蜂的涌入,这群大山中如饥似渴的男人们顿时就激情高昂、精神振奋。

晚上,享受了人间无与伦比的天伦行乐后,白天,他们赴汤蹈火、什么都可以付出……为了家里的漂亮女人,还有漂亮女人给他们生的儿子,也就是说为了家庭、为了家人、为了后继有人“延续‘香火’的血脉”……男人们可以冒着生命危险,钻进那又黑又脏又潮湿狭长的煤炭遂洞,去挖那又黑又脏的东西。

因为这个东西是他们的希望,是这个又黑又脏的东西,带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女人;是这个又黑有脏的东西,男人们也要依靠它来生儿育女、养家糊口。

煤炭——是他们心中比黄金还重要的东西,是他们的生命和命根。

4

山崖绝壁峡谷间的盘山运煤公路刚修建完成时,路面和路基都存在问题。那条弯弯曲曲的、向着大山延伸、向着煤洞进发的泥结石运煤公路,也在演绎着一桩桩“悲壮”的交通事故。

西语村的小伙子们不想“子承父业”,不想成为像父辈那样,钻进又黑、又狭长、又阴暗潮湿、又险象环生的煤炭隧洞和煤炭窑子里,去充当挖煤工。

西语村挖煤工人的下一代,用父辈们掘煤来的“第一桶金”,买辆“六轮”轻型卡车或东风大型卡车来运输原煤和焦煤。比起当挖煤工,跑运输来钱可以更快,挣钱养家糊口不在话下,更多结余的钱用来修建几层楼的砖瓦小洋房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